close

土黏香布袋戲   1920年代至1970年代

     臺灣特有的百年環保工藝,始出現於1920年代,以製香的材料(木屑粉與楠樹皮粉加水)壓模製做而成的偶頭,此為土黏香(台語發音)偶頭。由於此材質易碎,運送不易,多銷往台北,但銷量不大。民國40年代該材質由徐智雄老師的父親首創另添加太白粉進行改良,使曬乾後之成品堅硬如木頭,可以長途運輸,因此土黏香布袋戲開拓出外銷東南亞華人市場,如印尼 馬來西亞 新加坡等地,銷量持續增加,並於《雲州大儒俠-史艷文》電視布袋戲播出後達銷量最高峰,供不應求;並且該材質當時也廣泛應用於生產各類童玩與仿原木工藝品,比如外國的耶誕節薑餅人、德國的傳統木屑製娃娃、日本的不倒翁等,創造不少外匯收入。

   《雲州大儒俠》是由黃俊雄領導的劇團所創造,於臺灣電視公司播出,風靡一時的電視布袋戲,播出期間曾經締造出收視率高達90%以上的紀錄。改編自清代章回小說「野叟曝言」,黃海岱因「野叟曝言」為日治時代禁書,故將小說中的主角征日明朝名將文素臣、隨身家僕、做生意的劉大郎等角色,變成為國除奸的儒俠史炎雲、庸兒、言語詼諧的劉三,之後黃俊雄先生再將史炎雲易名為史豔文。其內容為主角雲州大儒俠史豔文帶領中原群俠對抗藏鏡人等反派人物的故事,著名角色有:史豔文、苦海女神龍、劉三、怪老子、二齒、藏鏡人、秦假仙等。後來,劇中人物“怪老子”被當局認爲影射蔣介石、而“藏鏡人”則有諷刺蔣經國之嫌,結果於19746月遭致政府以「影響農工作息」為由下令禁播以台語發音的布袋戲劇而收場。但據黃俊雄在2009年的回憶表示:「其實當年沒有真的下令『禁播』,而是停播。因為當時的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委秦孝儀、秘書長宋楚瑜等人認為臺語劇播出與當時推行國語運動有衝突,要求電視臺審劇本,通過才能拍,但每次送劇本都不過,最後只好停播。(此段落參考自維基百科)

    土黏香布袋戲由於偶頭、手、腳等為手工壓模製作,並且陰乾費時,因此當塑膠材質問世並達量產技術後,土黏香布袋戲快速的被塑膠布袋戲所取代而停產。直到民國90年代政府大力推行鄉土教育,於是徐智雄老師趁此將瀕臨失傳的土黏香布袋戲改成DIY童玩的形式進行推廣,並成立徐智雄傳統藝術工坊與土黏香文創工坊來推廣此臺灣特有工藝。

 

[下圖 : 土黏香布袋戲成品_皇帝] : 土黏香布袋戲的偶頭/手/腳是用土黏香壓模製成(木屑粉+楠樹皮粉+太白粉+水),偶頭主要的製程說明如下:

皇帝成品

 

 

   

1.將土黏香材料加水均勻搓揉成條狀後,以食指包入條狀內,如下圖.

教學_布袋戲DIY04

 

2.將土黏香外部沾滿木屑粉,做為壓模後之脫模劑,如下圖.

 

教學_布袋戲DIY05

 

 

3.套上偶頭模具後用食指進行壓模動作,將偶頭的輪廓印出.

 

教學_布袋戲DIY06

 

4.取下模具,完成偶頭印製.

教學_布袋戲DIY07   教學_布袋戲DIY10

 

5.將偶頭陰乾(約5~7天)後,用刀具去除毛邊.

 

教學_布袋戲DIY03

6.打白底(上白色底漆),完成彩繪前的準備.

教學_布袋戲DIY09

7.使用水彩開始塗裝上色,完成偶頭製作.

教學_布袋戲DIY08

教學_布袋戲DIY  

8.衣服使用水彩或彩色筆進行彩繪後,用保麗龍膠或白膠將偶頭/手/腳黏貼於衣服上,完成土黏香布袋戲製作,詳細請參考土黏香布袋戲DIY教學說明.

 

 

 

 

 

 

 

 

 

 

 

 

 

 

 

 

 

 

 

arrow
arrow

    土黏香文創工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